內容來自sina新聞
升級版保稅區全力申辦自貿園區
在很多普通市民的印象裡,保稅區是個神秘而陌生的地方,在他們腦海中定格的保稅區印象還停留在高高聳立的海關關門和來來往往的貨運車輛上。而事實上,大連保稅區早已從最初規劃的組團式結構、形成金融貿易、出口加工及保稅倉儲等功能小區,升級發展為行政管轄面積達到64平方公裡,包括大窯灣港區、臨港產業區及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兩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如今保稅區已經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園區"做好瞭準備。
2005年,大連市擴大區港聯動試點范圍、建設保稅港的請示文件上報省政府,並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 2006年8月3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規劃面積6.88平方公裡。隨後,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建設並順利通過國傢海關總署、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十部委的聯合驗收。
至此,大連保稅區的行政管轄面積達到64平方公裡,包括大窯灣港區、臨港產業區及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兩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即大連保稅區和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
2013年9月29日,上海市試驗區正式掛牌的成立讓保稅區人備受振奮和鼓舞,因為作為"東北對外開放制高點"的保稅區來說,自貿區的設立將是全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創輝煌的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如何適應新形勢,實現特殊監管區轉型升級?保稅區人給出的答案就是:進一步用足用好功能政策,提升特殊監管區運作水平。為瞭提高保稅物流業務規模,保稅區著力引進瞭大宗商品交易結算中心、大型能源企業結算中心;大力發展保稅冷鏈物流,探索在保稅港區開展油品、糧食、礦石、化工原料等大宗商品期貨保稅交割試點;開展整車轉口物流,切實提升進出口整車交易量;進一步釋放保稅港區的政策功能優勢,切實發揮好對遼寧沿海經濟帶其他區域和腹地開發開放的輻射帶動作用。保稅區未來發展也已經形成若幹個"可能",必將成為大連"三個中心、一個聚集區"建設的有力支撐。
半島晨報、海力網記者陸瑤
特殊功能政策助推保稅區在金融危機中"逆襲"
1992年
1992年,大連保稅區剛剛成立時面積隻有1.25平方公裡,大約有179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保稅區最明顯的標志是由白色的圍網將其與其他區域進行物理隔離。保稅區當時的開放程度是最高的,其特殊政策在於"免證、免稅、保稅"。
19車貸新竹峨眉車貸94年
從1992年到1993年,保稅區因其特殊的功能政策金門縣身分證小額借款吸引瞭約300傢國際著名商社和東北地區知名企業前來投資,貿易業形勢一片大好。1994年4月,市場交易額就達到瞭12.2億元,讓人們看到瞭保稅區的開放優勢。
1998年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突然來襲,保稅區借助特殊功能優勢實現瞭逆勢上揚,實現瞭兩個突破:一是經濟總量(生產總值)突破10億元,達到12.5億元;二是實際利用外資突破瞭1億美元,當年完成1.01億美元。
2000年
2000年4月27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遼寧大連出口加工區,面積為2.95平方公裡,成為全國第一批15個出口加工區試點之一。這標志著大連保稅區政策功能進一步完善,在對外開放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2002年
2002年的時候,大連港承擔瞭東北地區70%以上的海運和90%以上的集裝箱運輸,是東北最大的外貿口岸和物流平臺。保稅區管委會與大連港集團進行瞭密切的接觸,逐漸形成瞭"區港聯動發展"的共識,最終轉型為符合國際監管慣例的自由貿易區。
新聞來源http://dl.house.sina.com.cn/news/2014-04-22/08042698308.shtml